蜿蜒于竹园乡与双山镇交界落脚河两岸的阁雅古道,曾是连接川滇黔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无数商旅马帮的足迹,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近日,记者踏上这条古道,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阁雅古道修筑于明洪武十七年(1383),系贵州宣慰使奢香开辟的龙场九驿(即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奢香驿)、金鸡驿、阁雅驿、归化驿、毕节驿)之一。
阁雅驿位于九驿中段,东接金鸡驿,西接归化驿,全长15公里,今仅存东抵小阁雅,西止双山一段,全长五千米,宽3米—4米。驿道为山石铺就,依山傍岭,逶迤蜿蜒。
踏上不规整的石阶,一份古朴厚重的感觉迎面而来,像一本古老的书籍,每一页,都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先人们肩挑背驮,将这一块块山石叠砌为一条通关大道,其中有几多艰辛可想而知。石阶顺着山势在延展,两旁则是古树参天,藤蔓缠绕,为古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我们现在走的这一段位于竹园乡羊场村,是至今为止保存较好的一段,由于地势险隘,如今鲜有人至,现在阁雅古驿道保存完好的只有5公里左右。”七星关区史志办编研科科长赵敏告诉记者,古道600年来虽历经风雨侵蚀,但作为曾经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阁雅古驿道仍是研究明清时期水西地区交通发展史、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著名的彝族文化遗存。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阁雅古驿道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将阁雅古驿道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黔滇北线文物点。
行走在阁雅古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600年的风雨,让阁雅古道褪去了喧嚣,却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就像一条跨越古今的纽带,连接着奢香夫人的传奇、彝族文化的根脉,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