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个人中心
关闭
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七星关 » 人文历史

法戛土司庄园:寻觅时光深处历史的印记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土司是中国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设立的世袭地方统治者,是代表中央管理当地的民族事务的部落首领及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土司庄园则是其修建的府邸及附属建筑群,兼具行政、军事、居住等功能,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七星关区,除了较为出名的“大屯土司庄园”外,还留存有多处土司庄园遗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林口镇鸡鸣三省东面的团结乡安山村的法戛土司庄园遗址,感受它的传奇与魅力。

法戛土司庄园始建于清初,座南向北,背倚青山,面抱赤水,周围是较开阔的缓坡林地及部分沟壑。园主余人瑞,彝族,七星关区清代赤水河南岸八大土司之一,是水西奢香夫人娘家永宁宣慰使的后裔、大屯土司庄园园主余珍的祖上。民国时期,毕节地下党曾在庄园里以办学作掩护,从事川滇黔边区地下革命活动。

走进庄园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气的八字牌楼门。门上的彩绘和雕塑金瓜、麒麟等已在岁月的流转中褪去了原有的色彩。走进楼门,是一块500余平方米的长方形院坝,据说是当年土司操练家丁的地方。

从右手边的青石梯往上走,便是庄园的正门遗址。大门及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剩下两个石墩子和一个长长的石门坎。慢慢往里走,一个个留存的石墩子上雕刻的各类动植物画像栩栩如生。庄园残存的遗迹虽不多,但仍能感受到其曾经的恢宏与壮阔。

面向庄园的右手边,是一个已毁坏仅剩两面墙的石砌碉堡,如今也能清晰感受到其当年的威武与雄壮。左手边是木质结构的三间厢房,厢房后方还修砌了厚厚的砖砌隔音墙。庄园粮仓紧挨着厢房,粮仓内还设计了防潮设施,尽显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据了解,庄园依山而建,逐层抬高为三级平台,其布局基本是三路不对称的三重堂宇结构。周围以砖石砌筑围墙,并筑石碉堡三座,围墙全长350米,建筑总面积3700余平方米,设有粮仓、马房、猪圈、羊圈、碉堡、花园、鱼池、仓房、兵房等,现仅存有一粮仓、一厢房及一残缺的碉堡等。

由于年久失修,如今仅存的厢房已明显倾斜,残存的碉堡墙面屹立在半山腰上,仿佛在向时代诉说着往昔的历史与繁华,青石铺就的院坝内早已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原庄园的部分建筑群已变成了一栋栋崭新的小楼房,威严的土司庄园展现出了美丽新农村的活力,呈现出了历史厚重与时代创新的交汇与融合。

法戛土司庄园是历史遗留的珍贵印记,如果你也热爱历史文化,何不漫步这个沉睡的庄园遗址,寻觅时光深处历史的印记,探访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听周边老人们诉说代代相传的土司庄园故事,亲抚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石雕柱基,感受土司庄园古朴的文化韵味。

上一篇:
下一篇: